上海耿湘从一家合资企业在起步的施耐德电气,现已将发展成为自己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。与此同时,施耐德电气也从初专注于中低压配电及工业自动化,到发展为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。
从断路器生产商到数字化
1987年就进入的施耐德电气,历史性地为中庭带来了断路器技术,让人们告别了“保险丝”时代;后将开关、面板带进千家万户,结束了“拉灯绳”开关灯的时代。
作为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的,深耕市场的31年,施耐德电气全面参与了众多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,以及重大国内外盛事。2008年8月8日,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结束后,施耐德电气的工程人员收到鸟巢现场指挥部负责人的感谢短信:“谢谢,开幕式的也有你一份!”。
近年来,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,以及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,施耐德电气开始探索“数字化”创新,用数字化为更多实体经济中的行业企业赋能。2016年底,施耐德电气在推出了全新的基于物联网的架构和平台EcoStruxure ,广泛应用于家居、楼宇、数据中心、基础设施及工业等终端市场。
与企业共赢
谈及施耐德电气面对变化的政策、行业、市场环境如何保持,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裁、区裁尹正结为持续创新、坚持与合作伙伴共赢、实施人才本土化策略,把自己作为一家真正的公司来运营。
↑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裁、区裁尹正
首先,施耐德电气在全球范围内都把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,每年将全球5%的营收用于研发,在也建立了上海、深圳、西安三大研发中心。2012年,为应对需求施耐德电气推出“原创”战略,现在研发的产品已走向全球,为其他所用。
其次,注重人才本土化,培养本土人才,并充分授权。正是本土人才的发展,才能让施耐德电气更多抓住的市场机遇不断发展壮大。
其次,与合作伙伴共赢,共同推动行业以及全产业链发展。进入31年,也是施耐德电气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展的31年。例如在一个解决方案里,施耐德电气更愿意把集成方面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分享给盘柜厂、系统集成商,由他们做成套,自己再提供其中的一些元器件。
尹正认为,客户端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,且企业客户的需求相对比较定制化,有了合作伙伴的帮助,施耐德电气不需要逐一去识别,就可以直接获得关于客户想要什么,进而需要做哪些核心技术改进的反馈。
在搭建上下游合作伙伴体系的过程中,施耐德电气引入国际技术和经验,培育合作伙伴走上生产、销售和管理规范化与模式化的道路,帮助提高制造业水平。现在,施耐德电气有900多家分销商网络,1600多家本地供应商合作伙伴。
广东的麦克奥迪电气便是一例。在成为施耐德电气供应商之后,从1997年成立到现在,麦克奥迪从一家只有6台设备的小规模公司,发展到如今成为全球规模的单一绝缘件制造商。从原来1000平方米的工厂场地,到如今置地270亩的工业园。
数字化转型更需要朋友圈
尹正认为,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方面,施耐德电气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。首先给用户提供一个像EcoStruxure一样灵活、开放并且能够上规模的平台与架构;其次,IT技术和OT技术的融合,施耐德电气一直对包括钢铁、水泥行业、机场、电子等在内行业应用场景有深刻的洞察;第三,构建“朋友圈”,与合作伙伴一起探索符合用户特定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;第四,从设计、制造、运营到维护阶段,把数据链打通变成全产业链,然后进行分析,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。
对于施耐德电气来说,与合作伙伴共赢的“朋友圈”模式,无论在过去、现在还是未来,都是其在不断发展壮大的法宝。
在尹正看来,这种合作模式对于双方都是受益匪浅的。首先,这可以扩大业务规模,通过合作共同开拓市场;其次,借助合作伙伴能找到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并及时地响应,尤其对于的边远地区。
再次,通过这一业务模式,与合作伙伴在产品、技术、服务等方面全方位交流,相互促进和融合,可以帮助当地合作伙伴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,尤其是技术能力,具备国际的制造能力。
为构建中低压配电领域更加完善的生态圈,施耐德电气于2016年推出EcoXpert合作伙伴计划。通过对合作伙伴一系列体系以及专项培训计划的逐步升级,全面打造施耐德电气渠道的核心力量,以携手更多合作伙伴,加速数字化转型。
“随着数字化的发展,合作伙伴由线下拓展为线上。我们的业务初就是与合作伙伴从线下朋友圈开始的。”尹正表示,“开放也是施耐德电气的DNA,我们的EcoStruxure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式架构,合作伙伴可以在上面编程,提供更多可用的应用给客户。
在手机上查看
温馨提示:为规避购买风险,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。